長輩為了家人長期處理某件特定的家務事不如己意的狀況下而責罵了數十年,因緣際會下接觸成長團體後自認為猶如再生、改變了脾氣與習性,不再對相同的一件事責罵家人,看似解決了親人之間的關係與人生難題而深覺欣慰。
偶然間看到該長輩的言行舉止表現在對外界的人事物上依舊習性不改,依然以舊有的脾氣、個性堅持執著在自己認為對的原則上,過程中有人好言規勸,反倒引起爭論,令人勸也不是,不勸也不是,因為《弟子規》教誨要恭敬待人、尊敬長輩,眾人遍尋不著適合的人選或方式規勸長者,只能任由其繼續堅持著自以為是的真理。
藉鏡觀形,時時刻刻反省著自己是否也在不經意之間犯下相同的過錯?自己看到的事件為何讓自己覺得生氣?自己堅持的原則是否真的必要?認定的真理是否確實是真理還是自己的我執?若是真理,自己在堅持的過程中是否能秒秒以愛與感恩的心來面對?對於他人的勸誡是否能虛心接受、包容以對?處理人、事、物上是否能保持著心的柔軟與彈性?是否在待人處事上總是不知不覺地呈現出倚老賣老的姿態,而讓人心生怨懟?
在聖嚴法師的臉書上看到這麼一段話:「面對生氣,要學會『反觀自照』,照一照自己的心念,問一問為什麼要生氣?」讀者Chan Hwilin的留言更觸動自己,摘錄如下:「反省、自問自己的心為什麼要生氣...?那是因為修道還未修到位,沉不住氣,心就怒了,像火山一樣爆發了!面對生氣,把自己生氣的樣子記下,時時提醒自己,先來個未雨綢繆,『自照祥和,不動聲色』,氣自然就發不出來了。」
感恩太陽盛德導師的教誨,因為導師的循循善誘、諄諄告誡,讓自己能在面對紅塵境中的考驗時,好比是在經過鐵路平交道時小心留意「停、看、聽」,分秒間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行為舉止是否合宜,是否合於天心,是否落實《弟子規》教誨? 沒有確實落實就無法阻止「德」的漏失,會影響德資糧的豐厚與否。人生不要因為錯誤的言行舉止而火燒功德林,在努力累積德資糧時都很怕「漏德」,但是就如同「功德」的積累與否是天地的定奪,天地說了算;「漏德」與否也不是你我自以為是的認定,切勿隨心所欲地使用「漏德」或「缺德」二字來指責他人。
太陽盛德導師在共修課中提醒學員們要嚴格把關,把關留意的對象是自己而不是把關別人。個人體悟《弟子規》中的諸多教誨要應用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他人,自己卻老是在面對境考出現時,不自覺地開始分析對方違反了《弟子規》經文中的哪些教誨,導師教導:藉事練心,秒秒參悟空,期許自己把「心」守住。
感恩導師